新闻中心
泰康:做国家大民生工程核心骨干企业
2018-04-16
“我们真的准备好了,我们早就准备好了。泰康在三支柱上都有业务,国家提出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我们全对得上。”3月15日,泰康保险集团在京举办媒体座谈会,就医养融合、大病医保、长期护理等两会热议的民生话题进行了交流。座谈会上,泰康保险集团执行副总裁兼泰康养老董事长李艳华女士这样自豪地说道。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总体布局中的角色不断转变,逐步从国有企业改革的配套措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发展成为国家的一项重要社会经济制度。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这个多层次指的就是政府、企业、个人(gbc)医养保障的全面发展。此前已有部分保险机构在相关领域陆续推出配套产品和服务,但泰康养老是全面对接gbc的,“泰康养老同时为政府、企业、个人提供医养保障,深入对接国家医养保障三支柱体系。”李艳华表示。
具体情况如何呢?泰康做了哪些探索和尝试?推出了哪些产品和服务?又取得了怎么的成绩和成果?
助力国家精准扶贫
国务院扶贫办一项摸底调查显示,我国现有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的比例高达42%,在“五大类致贫原因”中居首位,其中患慢性病或大病的超过1000万。2018年两会报告也指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短板。
保险的核心就是保障,天然承担着经济与社会双重责任,损失补偿功能恰恰为扶贫对象设置了安全网。2016年,中国保监会就下发过相关指导意见,要求保险业精准对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保险需求,助推脱贫攻坚工作。2018年两会期间,民生社会保险领域也成为关注焦点。
泰康积极响应政府号召,2015年起,泰康先后在江西井冈山、山东菏泽、福建连城等十余地开展了特困群众的补充医疗保险项目。其中“山东菏泽牡丹区扶贫业务” 2017年总计赔付近2700人次,实际赔付金额超过了1000万元,贫困人口大病医疗自负费用占医疗总费用的比例已经下降到10%以下。
截至2018年2月份,泰康在11个省开展了16个保险扶贫项目,服务困难群众40多万人次,累计赔付超3300万元。此外,泰康还鼓励对口贫困地区参与养老照护服务业的“造血式”扶贫路子,引导吸纳贫困人口就业。
参与长期护理保险试点
据全国老龄办、民政部、财政部的共同调查显示,2016年,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有4063万人,占老年人口18.3%。很多家庭坦言,家中一旦出现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经济压力骤然加大,出现"一家失能,全家失衡"。如何应对这一棘手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2016年7月,人社部正式发布《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在湖北荆门等15个城市开展试点工作。
其实,泰康早在十年前就开了养老产业的探索,秉承“医养融合”的理念,在全国多个城市布局医养社区。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恰恰成为了泰康将多年医养探索经验回馈国家和社会的重要契机。
目前,泰康已承办江西上饶、新疆石河子、四川成都、湖北荆门、黑龙江齐齐哈尔、浙江嘉兴等8地的长期护理保险,覆盖400万参保人口,协议管理170余家照护机构,培训居家照护人员千余人。
为职业年金提供专业管理
根据国家人口统计显示,到2035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约2.94 亿,而到2050年,据推算养老所需费用将占我国gdp的23.31%,如此巨大的财政开支将成为国家财政不堪的重负。作为养老金的有益补充,职业年金应运而生。
从本质上看,职业年金是职工工资的延期支付,是为职工未来的退休养老做准备,以避免基本养老保险不足导致生活水平下降,是关系几千万人养老保命的大事。如何有效管理这些资金,更是重中之重。
而泰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探索,在经办职业年金上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和特点。据泰康养老副总经理田军介绍,泰康在全国已经布局了30家分公司和6家年金中心,有超过8000名年金服务人员为客户提供专业、细致、周到的服务。同时,在业内首创了“大受托”服务体系,引进海外先进的cpas管理系统,为大客户“量体裁衣”,为中小客户建立“产品超市”。
凭借着这些优势,在2017年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的职业年金招标中,泰康成功中标,成为受托人之一。
“与其它公司相比,泰康养老最大的优势是我们坚定的‘医养gbc模式’,这个模式是我们十年探索找到的,并且要坚定的走下去。”李艳华最后总结道,未来泰康还将继续举全集团之力,积极参与国家医养保障三支柱体系建设,努力成为“国家大民生工程的核心骨干企业”。